“十八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新時期治水方向,要讓天藍、地綠、水淨。”日前,省水利廳廳長宿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全省水利系統要逐漸豐富完善新時期治水方略,著力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宿政說,多年來,我省水利事業發展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統籌兼顧、人水和諧、政府主導、改革創新的原則,把水利作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作為強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的重點任務,把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戰略舉措,把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作為推動水利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著力增強糧食安全、防洪安全、社會安全、經濟安全和生態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進步。
過去10年,尤其是近5年來,是我省水利發展歷史上投入最多、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時期。宿政說,我省先后啟動建設的哈達山、老龍口、引嫩入白、大安灌區和中部城市引鬆供水五大水利樞紐工程,其投資總額遠遠超過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吉林水利投入的總和。我省又開展了白沙灘、洮兒河等16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對前郭、扶余、鬆城等3處大型泵站進行了更新改造,在乾安、洮南、通榆等縣(市)建設了28個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實施了34個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全面完成了25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啟動了國家規劃內的43條中小河流46個治理項目,完成23個治理項目。投資4.36億元,建設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0萬畝,為項目建設大面積推開積累了經驗。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鋪開,使我省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洪旱災害損失。宿政說,近5年來,全省水利設施共攔蓄洪水133.8億立方米,使21座城市、382.8萬人、2250多萬畝耕地免遭洪水侵害,減免經濟損失889億元。投入抗旱資金23.3億元,澆灌農田6891.9萬畝,減少糧食損失293.1億斤,解決了75.1萬人、66.4萬頭大牲畜臨時性飲水困難,減免直接經濟損失170.4億元。
在談到如何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時,宿政說,全省水利系統要突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豐富完善新時期治水方略,著力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大力發展民生水利,著力推進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核心,大興農田水利建設,著力夯實農業穩定發展基礎﹔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加大水土資源保護力度,著力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增強水利科學發展后勁。同時,要著力打造高素質水利干部職工隊伍。
宿政表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省水利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