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北京服務業比重超七成,上海步入服務經濟時代,遼寧服務業向制造業跨界滲透

經濟聚焦:服務業 經濟增長新亮點

記者  余榮華  勵  漪  何  勇

2013年05月20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圖:張芳曼

首鋼煉鋼生產線遷出北京后,所在的石景山區大力發展網游、動漫等文化新興業態。一批數字文化企業快速崛起,行業總收入超過800億元,彌補了首鋼老廠區全面停產的經濟損失。

這是中國近年來服務業快速發展、助力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

今年一季度,我國服務業在服務類消費需求和投資拉動的作用下增速達到8.3%,大大快於第二產業7.8%的增速。同時,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為47.8%,超過第二產業的45.9%,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次超過了制造業。而很多地方都把服務業的發展當作區域經濟的牛鼻子來抓,取得明顯成果。

北京服務業與工業生產的比例從不足1︰3,到超過3︰1

如果沒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北京的經濟將徹底失去活力。

2012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佔到首都經濟總量的76.4%,提供了75%以上的就業崗位,創造了85%左右的國地稅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集中了90%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實際利用外資。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建東介紹,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服務業與工業的比例關系由1978年不足1︰3,發展到2012年超過3︰1。目前,服務業規模已多年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率先在全國形成了服務經濟主導的產業結構。

按市場經濟規律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騰籠換鳥,做強生產性服務業,是提升首都服務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目前聚集了萬家以上高技術企業,境內外上市企業超過200家。金融街、中央商務區等區域大力發展金融、國際商務等高端產業,“北京服務”影響力顯著提升。

張建東介紹,目前,金融、流通(批發和物流)、信息、商務、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成為推動北京服務業乃至整個首都經濟發展、地方財政增收、萬元GDP能耗快速下降的主導力量。2012年生產性服務業佔全市服務經濟總量的2/3,佔全市經濟總量的近一半。

服務於國家提升軟實力的戰略要求,北京還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行業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674億元快速發展到2012年的2189.2億元,成為服務業第三大支柱產業,帶動就業從84萬人增長至140萬人。

作為服務全國、輻射國際、自身擁有超過20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北京市的生活性服務業、商貿服務業也在“惠民生、促消費”中迅猛發展。北京市商務委主任盧彥介紹,2013 年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再度成為北京服務業第一大行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15.9%。

當前,北京市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張建東表示,今后北京市將堅持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社會公共服務業並重發展,加強服務業的戰略性謀劃,統籌協調服務業發展。 

“營改增”讓現代服務業和工業用同一種語言對話

2012年,上海服務業產值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突破了60%,正式步入服務經濟時代。2013年一季度,上海服務業產值繼續保持了同比增長9.5%的勢頭。  

上海服務業發展,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突破是強大助推器。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有政策設計的創新突破,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有利於服務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2012年1月1日起實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率先在上海啟動。一年間,上海共有15.9萬戶企業納入試點,九成企業稅負減輕,減稅規模超過2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