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廣西南寧龍州縣:田間地頭話“土改”

2013年11月14日15:28   來源:廣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田間地頭話“土改”

11月13日上午,龍州縣在上龍鄉召開一個特殊的座談會,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土地改革的精神。

座談會在弄農屯坡頂水塔頂舉行,放眼望去,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蔗田。上龍鄉黨委書記李婧告訴記者,弄農屯是土地“小塊並大塊”的發源地,土地流轉后實現了規模化經營,通過這個水塔,實現了甘蔗種植的高效節水灌溉,大幅提高了農民收入。

龍州縣委書記秦昆帶領大家學習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秦昆說:“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將農村土地改革置於國家層面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短期看,推進集體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是一個方向,龍州‘小塊並大塊’的探索是符合這一精神的。”

土地“小塊並大塊”的發起人、弄農屯群眾代表黃忠偉回憶說:“1996年7月的一天,我和幾個村民聊天時談到因土地分散帶來的麻煩,我提議我們幾家就近互換土地,大家一拍即合。”第二天,大家就把附近的地塊互換了。第二年,5戶換了土地的人家,比沒換地的每畝地多收入幾百元。村民看到土地並塊的好處,紛紛參與進來。1998年,村裡分散成1324塊的500畝地合並起來,種植的果蔗每畝平均產量達到8噸多,每畝增收3000元。黃忠偉說:“今年我們光並地就達6089畝。現在我們的做法已經得到國土資源部的認可,稱我們的做法是全國先例,我們倍感光榮、自豪。”

土地並塊后,農民自己耕種是一種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給公司經營又是一種模式。

節節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龍州總共承包群眾土地6404畝,全程實現甘蔗種植的機械化、規模化、高效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