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國際視點:“棱鏡門”讓世界重新審視網絡安全

2014年03月31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自去年“棱鏡門”丑聞曝光后,層出不窮的網絡安全事件在各國持續發酵至今。美國安局大規模監控計劃的曝光,改變了全世界對網絡安全的關注重點,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網絡安全問題,各國政府也紛紛採取了不同措施,以期增強各自的網絡安保能力。

美國仍試圖保持對互聯網絕對影響力

“棱鏡門”丑聞發生前,美國媒體正在熱炒所謂“中國黑客攻擊”,給許多人造成美國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來自中國的印象。然而,“棱鏡門”丑聞讓包括美國民眾在內的全世界驚醒,原來美國政府才是網絡滲透和信息搜集的最大黑手。

隨著美國安局向硅谷大型高科技公司索取數據,乃至侵入互聯網公司中心服務器等丑聞接連曝光,強烈質疑美國政府監控行為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美國安局前雇員斯諾登披露的最新情報還顯示,國安局甚至利用一台假冒的臉譜服務器傳播惡意程序,感染被監控電腦,以便從硬盤驅動器中調取文件。

“棱鏡門”曝光了美國政府對全球的監控計劃,包括中國、巴西等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美國的監控范圍。據巴西媒體披露,不僅巴西總統羅塞夫本人,巴西大型戰略型企業的網絡信息也受到美國安局的監控。美國媒體近期更爆料稱,美國情報部門自2009年起便對中國企業華為及中國政府高層領導人進行大規模監聽。

為了平息眾怒,美國政府在網絡監控議題上作出了某種程度的回應和調整。3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公布了美國安局監聽改革計劃,承諾停止對美國公民電話通信數據進行大規模監聽和儲存,改革對內電話監聽項目等。不過,奧巴馬明確表示,這種改革只是為了“增加監聽項目的透明度和監管力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網絡監控項目。此外,美國政府還宣布將放棄對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組織(ICANN)的監管權,這也被視為對外部不滿作出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美國政府宣布將要移交對ICANN的監管權,但這種移交並非無條件。廣大發展中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呼吁,美國應向依法代表所有國家的國際組織移交對ICANN的監管權,比如在聯合國框架下設立一個管理機構。然而,美國政府強調,ICANN監管權的移交“應當遵循保持互聯網開放性原則”,美國不會接受“由政府或政府間機構主導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美國力圖通過由美國主導的交接方案,繼續保有對互聯網的絕對影響力。

美國東西方研究所高級副主席布魯斯·麥康內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盡管奧巴馬宣布對互聯網監控進行改革,但改革措施還遠遠不夠。無論是在互聯網領域搜集信息的行為本身,還是與這種搜集有關的管理程序,都必須增加透明度。

“‘棱鏡門’丑聞從根本上改變了全世界網絡空間政策的形成環境。”麥康內爾表示:“但美國還會利用自身實力去影響將要在今年舉行的一系列網絡監管領域的國際對話,其中包括4月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全球多利益相關方會議,10月在韓國釜山舉行的國際電信聯盟全權代表大會,12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全球網絡空間合作峰會等。”

許多國家重新檢討本國網絡安全漏洞

中國信息安全專家俞曉秋告訴本報記者,“棱鏡門”丑聞是一個讓全球各國政府普遍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重新檢討自身安全漏洞的契機。對於中國而言,提高網絡安全系數不僅要加強自身網絡建設能力,更要積極參與到有關網絡安全國際公約的制定中去。

“在各國大數據技術和對網絡支配能力不平衡的現狀下,加強自身核心領域的網絡安全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但互聯網開放性與互聯性的特點,決定了要提高網絡整體和普遍的安全性不可能通過使整個互聯網系統與外部世界隔絕來實現,所以更重要的還是建立一個國際訴求與約束機制。”俞曉秋說。

“棱鏡門”丑聞爆出后,歐盟內部加強網絡安全保護的呼聲不斷高漲,許多歐盟國家政府都在考慮如何在新的網絡環境下更好地保護國家利益和公眾信息安全。“今年2月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