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宦 佳
2016年07月15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徐駿 作(視覺中國) |
![]() |
7月13日,《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發布會現場。 |
![]() |
(南海軍演資料圖片) |
![]() |
鬧劇 |
![]() |
在中國南海駐守的士兵 |
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后,國際輿論紛紛發聲,認為仲裁結果難以令人信服。不僅不具備法律效力,更絲毫無助於和平解決南海領土爭端,維護地區穩定共同利益。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12日就南海仲裁結果發表講話稱,仲裁案以及由此引發的惡意炒作和政治操弄,將南海問題帶入了一個加劇緊張對抗的危險境地。現在,這場鬧劇已經結束,是回到正確軌道的時候了。
公道自在人心。世界已經看清,南海仲裁案從頭到尾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不僅是中國人民絕不接受,國際上主持公道的人們也不會認同。
仲裁無理——“中國的做法無可指責”
位於荷蘭海牙的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12日公布仲裁結果后,國際輿論一片嘩然。臨時仲裁庭結論荒謬的程度和“一邊倒”的偏袒態度令不少西方媒體都有些“赧然”。
加拿大自由新聞網刊文稱,這是一個濫用《公約》強制仲裁程序和仲裁庭超越職權范圍受理案子的例子。
此次,臨時仲裁庭“一方面承認自己對這個問題是否擁有管轄權取決於中國歷史性聲索的性質,另一方面又聲稱中國聲索的性質取決於法律依據。這是在做循環論証。”該網站這篇文章稱,出於以上種種原因,仲裁庭接受菲律賓的要求,承擔菲律賓提出的強制仲裁的管轄權,這是一種專橫的反復無常的舉動。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臨時仲裁庭”到底是個什麼機構?德國《時代》周刊刊文稱,該仲裁庭是“國際沖突的調停機構,它並不是真正的法庭。因此,它不能就主權問題或就海域問題進行判決。它不是固定機構,菲律賓一案由一個專門組建的小組來處理。”
曾在聯合國國際法院工作過18年的前任法官阿卜杜勒·科羅馬表示,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不是聯合國的司法機構,不能與聯合國國際法院混為一談,其所謂仲裁結果也不能被誤解為國際法院的裁定。
除了管轄權問題,臨時仲裁庭並沒有“真正關注可受理性問題,除了表明在菲律賓和中國的南中國海爭端中沒有必要第三方以外。”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網刊文稱,陸地(和島嶼)領土的主權問題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管轄范圍,因此根本不可能構成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釋或適用”的糾紛。
更別說,臨時仲裁庭的組成本身就是政治操作的結果。日本與中國在東海有爭議,日籍庭長柳井俊二本本應避嫌不推薦仲裁員。然而臨時仲裁庭五名仲裁員中,除一人由當事方菲律賓指派外,其余四人均由柳井俊二任命。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柳井俊二早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便表示堅定支持美國的一切措施,成為了第一批“與美國緊緊站在一起”的外國使節。
事實上,裁決結果公布后,國際法院在其網站首頁發布提示信息,聲明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由常設仲裁法院下的一個特別仲裁庭做出。國際法院作為完全不同的另一機構,至始至終未曾參與該案。
“中國對待仲裁結果的做法無可指責。”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稱,中國不接受、不承認的做法“於法有據”。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規定,若爭議涉及主權問題,當事國有權拒絕任何國際仲裁。中國與菲律賓爭議的南海問題本質上是主權問題,而不是所謂的經濟權益之爭。
“這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糟糕比賽”,德國“戰爭新聞”網評論說,美國100年來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現在卻要阻止和平大國之一的中國保衛南海島礁,簡直是個丑聞。西方主導的南海仲裁就是一出鬧劇。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臨時仲裁庭就南海問題做出裁決后,聯合國也呼吁各方避免採取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的行動。
“世界需要徹底明白這一切關系到什麼。如果局勢處理不當,當今的超級大國與未來的超級大國之間爆發戰爭是切實的危險。因此,當務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這片大海上的一舉一動所產生的沖擊波將傳遍全球。”英國《金融時報》12日發表題為《各國需要對南海仲裁保持克制》的社評稱。
仲裁無力——臨時仲裁庭“亂點鴛鴦譜”
鬧劇落幕后,反對的聲音迅速集聚。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刊文稱:“合法性只是爭論的一部分,事實上法庭並沒有立場執行任何裁決。最終,這一問題將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即在全球大國關系的博弈中,或是在全球民意的某個想象的法庭上。這正是美國的雙重標准之所在。”該文章指出,盡管小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都為之付出過努力,但美國國會從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因此,當美國、歐盟和日本敦促中國遵守一個“基於法律”的國際體系的時候,這種警告常常會給人虛偽的印象。
正如香港《南華早報》所說,如果美國遵守國際條約而非倚仗海上實力行事,那麼其言論可能更有說服力。但如今,美國隻不過是個偽君子,一味玩弄權力而已。
《外交》雜志網站發表格拉漢姆·埃利森的文章稱,從未有過任何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服從國際仲裁法庭有關海洋法的裁決。“如果中國拒絕接受南海仲裁案結果,它不過做了其他大國這幾十年一直在做的事”。
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總編巴伯·馬克杜姆12日以《不可信的仲裁員主導的仲裁鬧劇》為題發表文章稱,整個國際社會,尤其是法律界和媒體界早就清楚臨時仲裁庭將作出否定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決定,這可能是近代歷史上法庭做出決定前國際社會便已知道仲裁結果的唯一案例。
“中國在南海享有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中國是第一個發現、命名、探索和開發南海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對南海島嶼持續行使管轄權的國家。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版過含有南中國海諸島地貌的地圖。現代歷史中,中國對於南海諸島的所有權已經得到多方認可,這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出版的英國、德國(東德和西德)、法國以及前蘇聯的地圖中都有記錄。”該文章稱,“這不過是由不可信的仲裁員主導的一場鬧劇。”《每日郵報》認為,由於某些域外國家的干涉,南海問題已經從領土主權爭端轉變為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焦點。南海問題已經超越主權爭議、權力和利益,成為兩個大國之間的沖突。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中國堅持不接受、不承認南海仲裁結果的立場,已經得到了至少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公開支持,同時它們也呼吁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南海爭端。
柬埔寨首相洪森說,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是“出於政治動機”。柬埔寨不會支持這樣的結果。他呼吁域外國家停止干預南海問題,有關方面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分歧。
12日晚間,東盟也在官方“推特”上作出表態,聲稱東盟對南海問題的立場是一貫的:成員國重申和再次肯定致力於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連菲律賓都有些“受不了”美國一味挑事的態度。菲律賓《世界日報》13日發表社論批評,臨時仲裁庭“亂點鴛鴦譜”,對南海仲裁案作出一面倒裁決的“膽量”讓人為之捏一把汗,這5名仲裁員的歷史常識幾乎等於零。文章稱,“雖然菲方對仲裁結果表示歡迎,但由於中國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結果,因此可以預期,裁決並不能解決南海爭端。”
“美國像一隻烏賊一樣,希望把南海水攪渾”。《世界日報》稱,中菲雙邊對話的阻力主要來自於美日兩國。而如果南海問題成為兩國的長期心結,將讓所有熱愛中菲友好的人士感到心灰意冷。所謂的契機就在眼前,就看中菲兩國是否願意相向而行共同把握了。
“就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美國隻能就仲裁結果進行口頭攻擊……”《印度斯坦時報》12日稱,中國在南海仲裁上的做法反而可能成為地緣政治上的贏家。
仲裁無利——挑撥離間難以如願
中國有句老話,叫“無利不起早”。對於南海問題而言,得利的究竟是誰?本地區的真正利益又該如何保証?
法國華文報紙《歐洲時報》1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這起意在制造沖突的仲裁“沒有必要也不合法”。鬧劇制造者菲律賓、始作俑者美國和希圖漁利者日本蓄意挑起和操縱仲裁,是企圖煽動和利用國際輿論損害中方國際聲譽,從中套利。此套路雖不難識破,卻已形成制造麻煩、綁架多方的事實。
“在最好的情況下,它為未來的亞太地區樹立一個糟糕的先例。在最糟的情況下,它將導致爭端激化成為沖突。”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刊文稱。
“這樣的仲裁結果不利於未來的政治磋商,因為相關方可能會利用該裁決來強化自己的立場。”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刊文稱,對菲律賓而言,這樣的仲裁結果會抵消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想要通過磋商解決爭端的意願所產生的效果。
“菲律賓新上任的總統杜特爾特或許在尋求一種結果,取代隻對軍事承包商和好斗民族主義分子有利的軍事對抗的‘三輸’局面。”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刊文稱。
畢竟南海局勢一旦緊張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