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喜韻 張家禎
2020年03月25日10:18 來源:陝西日報
“挽救一個生命,就是挽救一個家庭。治好一個孩子的病,可能就給這個孩子換來了一生的幸福。醫生這個職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職業都沒有辦法比擬的。”3月21日,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率領醫療隊馳援武漢的第46天。他在接受本報記者視頻採訪時說,“從小時候看到伯父為村民治病,到高中時參加‘紅醫班’培訓課,讓我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我想,此生如果有機會,定要做個好醫生。”
填報志願:醫生、醫生,還是醫生
1959年,施秉銀出生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少年時代的他親歷了家鄉缺醫少藥的狀況。每當在陝西省人民醫院當醫生的伯父回鄉時,村民們就爭相請其看病,這在施秉銀心裡種下了當醫生治病救人的種子。在甘肅省榆中縣二中上學時,蘭州空軍某部兩名軍醫到學校舉辦“紅醫班”培訓,雖然隻有一個月時間,但這讓施秉銀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77年恢復高考,高中畢業已回到甘肅農村種地兩年的施秉銀異常興奮,懷揣著做白衣天使的夢想,認真復習。高考填報志願時,他想都不想,從第一志願原北京醫學院到最后一個志願原甘肅省護校,10多個志願全部都與醫學相關。施秉銀對醫學抱著至上的敬仰,並願意為之追隨奮斗。
后來,施秉銀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原北京醫學院。大學學習5年后,他全身心地投入臨床一線工作。
1983年,施秉銀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原西安醫學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