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拯
2025年05月26日09:33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正所謂“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好、黨性堅強,就能夠發自內心認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強烈的使命感干事創業,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黨性修養的基礎性作用不言而喻。
但也有黨員干部反映,“黨性”是一個抽象概念,似乎很難把握其科學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講起黨性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能說上幾句、頭頭是道﹔深入到黨性的內容,則往往欲言又止、詞不達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堅持正確的態度科學理解黨性修養,讓黨員干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理論的清醒鑄牢黨性的堅定。從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百年黨史出發,可以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最廣泛人民性的價值追求、處理好個人與集體關系這樣三個視角,來深刻理解黨性修養。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941年3月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黨性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同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毛澤東明確指出“黨性是一種科學”,從一開始就把科學的態度作為重要的黨性修養。
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經典文獻中,毛澤東繼續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闡釋:“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做沒有黨性,或叫做黨性不完全。”為了把這一問題闡述得更加清晰,毛澤東還開門見山地指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由此可見,從黨性的概念提出開始,就包含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彰顯著共產黨人的真理力量、實踐品格。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把實事求是的態度作為重要的黨性修養,跨越百年黨史而一以貫之,把黨性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熔鑄於能動的歷史進程之中,這就讓黨性建基於真理的力量、實踐的品格而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在歷史長河裡發出超越時間的恆久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問題,也是黨性強不強問題。從當前干部隊伍實際看,堅持實事求是最需要解決的是黨性問題。”對黨員干部而言,加強黨性修養首先就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比如,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中央提出“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具體到一個地方一個部門應該如何落到實處?著力擴大內需,如何打通各種堵點卡點,把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潛力釋放出來……加強黨性修養,就要求黨員干部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
最廣泛人民性的價值追求
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是追求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學說也可以說是人的解放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就是堅持人民立場,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准則。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歷經百年滄桑,初心愈發熠熠生輝﹔經過風吹雨打,使命更加矢志不渝。說到底,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最廣泛的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堅如磐石的政治立場。
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黨性寓於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黨性蘊含著人民立場、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彰顯著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理想信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性寓於黨性之中,以初心使命引領全黨齊心協力以求之、胼手胝足以赴之,就能夠讓黨性釋放出人類終極關懷的溫度、始終佔據人類社會發展的道義制高點,從而不斷增強我們黨的價值認同力、道德感召力。
哲學家說,任何命運,無論如何漫長復雜,實際上隻反映於一個瞬間:那就是當你徹悟到自己究竟是誰的那一瞬間。對黨員干部來說,加強黨性修養,就要站穩人民立場、校准價值坐標,在內心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價值命題。黨員干部在心裡始終裝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期盼,就會自覺建立起拒腐防變的精神堤壩,想想困難群眾就不會一頓飯吃掉幾萬元﹔就會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會去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就會因無私而無懼,因無我而無畏,始終做到一心為民,就自然敢干事、敢擔當。
不斷錘煉黨性的過程,就是不斷強化人民性的過程,就能把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為事業發展提供正確的價值導航。
處理好個人與集體關系
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開宗明義指出:“今天鞏固黨的主要工作是要求全黨黨員,尤其是干部黨員更加增強自己黨性的鍛煉,把個人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把個別黨的組成部分的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使全黨能夠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
毛澤東指出,“增強黨性的決定主要是解決個人與黨的關系、局部與全體的關系”。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指出:“所有共產黨員都要增強黨性……只要是黨員,都不允許自視特殊,認為自己在政治上比黨高明,可以自行其是。”這表明,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是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命題。
建立科學嚴密的組織體系,使我們黨成為一個團結統一的整體,是我們黨在百年奮斗征程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克服一盤散沙、避免自行其是、防止各自為政,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才能“共同把黨鍛造成一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堅硬鋼鐵”。
既尊重黨員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又形成“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整體組織優勢,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就能夠讓黨性成為從個人意識上升為集體意識、整體意識的橋梁,成為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紀律的黏合劑,從而確保我們黨始終具有團結一致、戰無不勝的強大力量。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就要在“小我”的基礎上看見“大我”,跳出局部看整體、觀全局,時時處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有了這樣的清醒認識,就能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能具有高度的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對黨組織整體形象的影響,進而保持優良作風,認識到黨的紀律規矩對維護全黨團結統一的重要性,進而自覺遵紀守法。
古人雲,寸心不昧,萬法皆明。黨性凝結著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態度,黨性體現著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黨性彰顯著共產黨人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的組織力量。黨員干部從這樣三個視角深刻理解黨性修養,可以避免凌空蹈虛、華而不實、紙上談兵,為加強黨性修養找到現實的落點,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做到“寸心不昧”,為安身立命、干事創業夯實信仰之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