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崇崗鎮中心衛生院護士李蓉

服務群眾,她飽含耐心與愛心(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本報記者 張 文

2025年05月27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李蓉(右)為群眾講解健康科普知識。
  本報記者 張 文攝

  深夜兩點,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崇崗鎮中心衛生院一片安靜。到了查房時間,護士李蓉輕聲走進病房,查看病床,為熟睡中的患者掖好被角,又到值班室清點一遍藥櫃裡的各類注射液,接著重新坐回電腦旁,逐頁核對起近期更新的村民健康檔案。

  兩年前,21歲的寧夏姑娘李蓉從護理專業畢業,通過“三支一扶”計劃來到崇崗鎮中心衛生院工作,扎根基層一線,以細致、真誠的服務贏得了大家信任和認可。

  成為基層年輕力量

  中午時分,衛生院二樓的診室裡,83歲的王桂蘭讓李蓉幫忙測血壓。“王奶奶放心,這血壓穩著呢。”李蓉邊記錄邊叮囑,“醫生開給您的降壓藥可不能停用,早上起床后就吃一片。”老人耳背,她湊近耳邊大聲重復。

  “好,我記住了,放心!”王桂蘭笑著點點頭,“多虧你常提醒,我現在按時吃藥,血壓沒再出過問題。”

  到鄉鎮基層工作,李蓉沒有猶豫過。還沒畢業時,學校好幾次組織學生到鄉鎮義診,參與其中的李蓉發現鄉鎮地區醫護力量薄弱,群眾的醫療常識也比較匱乏,需要更多年輕力量的加入。

  “有的村民患有高血壓,卻經常隨意停藥﹔有的村民把感冒沖劑當成萬能藥,只要不舒服就喝﹔還有的村民血糖已經很高了,但仍不注意控制飲食……”李蓉一遍遍耐心地給村民講道理,提醒他們養成良好的用藥、生活習慣。

  工作當中,李蓉時刻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有愛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服務好每一位群眾。

  “一、二、三,翻起來!”病房中,李蓉和同事托扶著癱瘓在床患者的腰部和腿部,協調用力,為其翻轉身體——定時為行動不便的患者翻身,是李蓉的日常工作之一。

  “這項工作看著簡單,其實不容易。”李蓉說,必須會用巧勁、和同事配合默契才行,如果用力不均、翻身不當,可能會損傷患者肌肉。為幾位患者做完翻身,李蓉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送醫上門做好服務

  得知衛生院醫療隊要來村裡,崇富村73歲的村民駱元平早早地敞開了自家院子的大門。李蓉和同事們到老人家裡后,熟練地取出儀器為他測量血氧等指標:“大爺,這陣子感覺咋樣?之前教您的康復動作有堅持做嗎?”“每天都在做!配合吃藥,咳嗽少多了,呼吸也順暢多了。”駱元平患有肺氣腫,還腿腳不便,去鎮醫院很不方便,李蓉和同事定期上門給他做健康檢查。

  在崇崗鎮,很多慢性病患者因年齡偏大、身體不便等,無法到衛生院或村衛生室進行定期體檢,衛生院便派出醫療隊上門服務。送醫上門時,李蓉和同事常常為了趕時間錯過飯點。好幾次大家沒顧上吃飯就要趕路,鄉親們硬是把自家做的面餅、肉干塞到醫護人員手中。“大家都太熱情了,把我們當家人對待,我很感動。”李蓉說。

  李蓉和同事們特別關注特殊人群的診療需求。對於老年人,詳細交代用藥方法,標注用藥時間等﹔對於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反復解釋藥物對胎兒、嬰兒的影響,讓其安全用藥﹔對兒童則認真交代劑量計算方法,指導家長正確用藥……如果患者家裡困難,李蓉會及時通過衛生院向縣民政部門報告,為困難患者申請救助,幫其渡過難關。

  學無止境提升素養

  李蓉難忘剛參加工作時的情形:打針、抽血等護士的基本技能,雖然在學校就已經練得不錯了,但到衛生院正式上崗后,她的手還是因緊張抖得厲害。為熟練運用這些技能,她一有空就跟在資深醫護人員身后,學習該如何打針、抽血才能減輕患者的疼痛。

  “沒想到她上手很快,剛來個把月就已經基本熟練了。”護士長程睿寧說,李蓉學習特別認真,從靜脈穿刺到急救操作,常常看到她利用空閑時間反復練習。

  李蓉雙手的幾處指節已經長出厚厚的繭,手背上也有多處皴裂。李蓉表示,這都是長期手持醫療器械做練習造成的。“雖然可以涂抹護手霜,但工作時實在沒時間抹,而且涂了護手霜會影響工作。”李蓉說。

  李蓉住在衛生院后院的職工宿舍,書桌上擺著厚厚兩摞護理學書籍,隨手翻開一本,裡面劃著橫線、寫著注釋。厚厚幾本筆記,寫滿了她參加各種醫護培訓時記錄的臨床實踐經驗和護理理論。

  “學醫無止境。作為護士也要不斷學習提升、增加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李蓉參加了護理專業的自考本科學習,希望通過提升專業素養,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7日 08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