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岳池城東新區。
曲藝展演活動現場。
游客在低坑大瀑布景區拍照打卡。
游客體驗傳統婚俗文化。
6月20日早上,走進位於白廟鎮鄭家村的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岳池農家·陸游記”的標識在朝陽下熠熠生輝。南宋詩人陸游筆下“花、酒、絲、姑”的四大文化元素,正通過千畝桃園、繅絲文化博物館、婚俗文化體驗園、鄉村振興規劃館等文旅項目,將“農家農家樂復樂”的詩意棲居,轉化為可觸摸的文旅體驗。
立足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近年來,岳池縣勇立潮頭、奮楫爭先,以“岳池農家”和“曲藝文化”兩張名片為抓手,通過深挖文化內涵、創新融合業態、優化服務保障三大舉措,全力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在文旅融合發展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繪就出一幅生動的發展新畫卷。
深挖文化內涵
解碼千年文脈的現代表達
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的崛起,是縣域文旅破圈發展的生動實踐。
作為國家4A級景區,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以鄭家村為核心,串聯起房車營地、酒店、湖泊等文旅項目,形成“春賞桃花、夏摘蜜梨、秋觀稻浪、冬品年俗”的全季體驗鏈條。數據顯示,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10萬人次,帶動周邊1200余名村民就業,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實現了“一首古詩激活一個村庄”的文化經濟奇跡。
“我們不是簡單復刻古詩意境,而是用現代文旅語言重新詮釋農耕文明。”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游鴻淇介紹,“我們要讓陸游詩中的‘農家樂’,變成可參與、可消費、可傳播的現代文旅產品。”
鄭家村的蝶變並非偶然。這個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首屆天府旅游名村等殊榮的村落,正探索著“文化基因+現代業態”的融合路徑,以“景區帶村”的模式書寫鄉村振興答卷。下一步,依托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鄭家村將持續深挖農耕、繅絲文化精髓,拓展研學、夜游、演藝等多元業態,全力打造獨一無二的岳池文旅名片。
在文化傳承的另一條賽道上,岳池對曲藝文化的守護與創新同樣令人矚目。6月21日,全國首個“曲藝”主題園區——岳池曲藝百花園建設現場,11棟唐風宋韻的建筑群已全部封頂,正在推進外立面裝飾與內部施工。
“這不僅是建筑群,更是活態的曲藝文化生態圈。”該項目現場負責人龔素清介紹,園區以“宮、城、郭”為空間布局,包含曲藝文化展演、文化藝術商業、民宿體驗主題等功能區,建成后將有力提升岳池曲藝的知名度、打造文旅新名片。
岳池曲藝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縣志中“一騎琵琶彈市裡,千家燈火照山前”的記載,印証著昔日的繁榮。為讓這一文化遺產煥發新生,岳池構建了“人才培養+品牌塑造+全域傳播”的發展體系:培育200余名曲藝人才,組建150余支曲藝隊伍,成立全省首個縣級曲藝團,16個曲藝種類入選各級非遺名錄。自2011年起,“岳池杯”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展演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
如今,岳池曲藝已從傳統戲台走向全域空間,“大地流彩 鄉村振興”主題巡演正以燎原之勢覆蓋全縣鄉鎮社區,將精彩的文藝演出送到百姓“家門口”。“我們努力讓‘處處有戲、時時可賞’成為岳池文化新常態。”省曲協副主席、縣曲藝團團長羅捷說,全縣每年開展曲藝活動超60場,讓文化新風尚在城鄉蔚然成風。
創新融合業態
用多元場景激活消費潛能
每逢重要節慶與季節轉換節點,岳池縣以文旅活動為筆,在不同時段勾勒出鄉村旅游的多元圖景。
3月春潮涌動時,苟角鎮萬畝油菜花海率先拉開序幕。3月8日的“書香苟角·金色田園”活動,以“低空飛行·雲端瞰花”“非遺手作·DIY工坊”等十大主題項目,將傳統農耕文化轉化為沉浸式體驗。“我們不僅要讓游客賞花,更要讓他們讀懂背后的文化。”苟角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游客可參與古法榨油體驗,品嘗菜籽油制作的特色美食,還能在“翰墨花海”環節與書法家共同創作。
而3月23日舉辦的第四屆“百名詩人詠桃花”活動,則展現了文化賦能旅游的獨特魅力。來自川渝兩地的詩人在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園區桃花島即興創作,《春箋》等作品通過媒體傳播,為景區注入持久的文化動能。“詩歌是流動的文化IP,能讓游客對岳池的印象從‘好看’升華為‘有內涵’。”游鴻淇說,活動以詩歌等形式傳遞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力量,已成為岳池文旅的“軟實力”引擎。
每逢長假迎來文旅消費熱潮。5月1日晚,岳池低坑大瀑布景區化身光影幻境。演員身著孫悟空等神話人物服飾,借威亞技術在瀑流間翩然起舞,與3D全息投影交織出“銀河落九天”的視覺奇觀。“燈光將水流染成七彩,演員像從《西游記》裡走出來一樣。”成都游客朱杰的驚嘆,折射出科技賦能文旅的魅力。
在天平鎮八塊田村的象鼻河畔,“水上助農直播”活動吸引線上線下2萬余人次參與。職業歌手在竹筏上演唱山歌,主播則向網友展示農家手工制作的紅苕粉、竹編產品等特產,游客既可參與現場體驗,也能通過直播間下單。“我們通過‘文旅+電商’模式,讓游客在體驗鄉村旅游的同時助力農產品銷售。”八塊田村黨支部書記羅原說。
推陳出新,緊跟潮流。今年“五一”期間,岳池推出“感受美好入‘岳’而至”系列活動,融合自然風光、非遺、田園體驗與潮流玩法,涵蓋文化惠民、生態旅游、創意直播等多個領域,構建起“科技+文化+自然”的多元體驗矩陣,為川渝游客構建“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體驗。
在業態融合的深度探索中,岳池創新推出“文旅+體育”“文旅+教育”等模式:舉辦馬拉鬆賽,賽道特意經過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補給站設置農家小吃﹔研學旅行開發“紅色教育+農耕體驗+非遺傳承”復合課程,學生們既可在白廟鎮烈士紀念館聆聽革命故事,也能在非遺傳承中心學習傳統技藝。
“我們融合文旅、體教資源,創新推出多元業態與沉浸式項目,讓游客在岳池獲得立體化體驗。”縣教育科技和體育局局長蔣俊表示。
完善服務保障 筑牢文旅發展的品質根基
6月22日上午9時許,重慶游客潘曉冰駕車行駛在5.66公裡長的坪灘旅游公路上,忍不住贊嘆:“路好景美,車程也縮短了!”自今年1月21日通車以來,這條公路讓低坑大瀑布景區逐漸成為川渝熱門打卡地,“路通財通”的美好願景正在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