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眼中的慕生忠将军与青藏公路 修路时,慕生忠曾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说,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
香日德:青藏线上驼铃声 如果你想了解格尔木到拉萨的青藏公路最早是如何建起来的,就应该去香日德看看。
川藏青藏道路工人:“献了青春献子孙” 平均海拔5100米,最低气温-40℃以下,一年中有120天以上刮8级大风,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
川藏公路上的护路“父子兵” 在川藏公路317线理县薛城养护站工作的李久福、李文龙父子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护路父子兵”。
“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悬崖公路”亲历记 投资11.5亿元,在海拔4300米左右的高山打一个7048米长的隧道,以便司机不用翻越最高海拔为5050米的老盘山公路。
高原军营盛开的格桑花 被总后授予“青藏高原模范通信连”荣誉称号的青藏兵站部某通信团一连,是一个以女兵为主体的混编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