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馥蕾 孙彤昕
2014年05月22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
![]() |
本版绘图:雷叶婷 |
![]() |
|
●在《2013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中有这么一组数据引人注意:调查的海归中只有4.22%的人希望进入民企工作,而实际就职于民企的人数比例高达51.58%,是期待人数的12倍。
●外企一直是海归的择业首选,希望进入外企工作的海归占56.66%,而实际能够进入外企工作的人只占23.09%。
●在《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2012年进入民企的海归有30%,2011年和2010年同期的比例是22.8%和15.25%。
小民企 易成择业跳板
“刚回国时没有工作经验,一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挺难的,所以我就先进了一家民企。”留英硕士小庞回忆道。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招聘信息的第二条都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而很多毕业后就回国找工作的海归并没有经验方面的优势,他们为了以后能进入自己理想的企业,往往先进入中小民企积累工作经验。
“我所在的那个公司比较小,在那干了一年之后就升到经理的位置。”在小民企工作期间,小庞迅速地熟悉了行内业务以及国内市场。“后来我觉得公司整体发展较慢,对我个人来说,继续晋升的空间不大,于是选择了跳槽。”
部分海归认为,国内的小民企不够成熟,在短时间内可上升的整体空间不大,所以一些海归将发展中的小民企当作跳板,积累经验后再选择更好的就业平台。
同成长 暗含机会成本
而当一些海归从中小型民企向外跳槽时,也有另一些海归看准了民企成长的良好势头,愿意和发展中的企业一同打拼。留学法国的海归姜雪说:“很多人觉得国企和外企是我们的第一选择,用股市比喻的话,它们就是绩优股了。而民营企业对于很多海归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潜力股,我们会比较看重它在市场化和经营方面的灵活性。”
对此,北京睿智融科控股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认为,海归选择成熟的公司就职,可以在开始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而选择一些发展中的民企就业,主要是考虑到在企业发展的机会成本,他们可以与企业一起成长,最终达到一定的职业高度。这个机会成本的回报有时是巨大的。
大民企 越来越有引力
在很多海归眼里,国内的民企多为家族式企业,裙带关系较多、管理水平低下。部分海归因无法适应国内本土企业的管理制度,便不将民企作为择业的首选,最后的选择是不得已做出的,但这种不得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企的成长,渐渐成为一种趋势性的选择。
留学美国的杨洋(化名)说:“我觉得一些民企、尤其是家族式的企业不单人际关系复杂,公司发展的决策也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觉得自己会不适应这样的管理环境。”
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很多民营企业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