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革命火种
记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
2016年06月27日16:02 来源:黑龙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90多年前,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革命的火花激荡,年轻的布尔什维克冒着生命的危险,启迪世人,传播思想,创建中国共产党组织。1923年,东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哈尔滨组正式成立,革命的火种撒播东北大地,掀开了白山黑水间波澜壮阔的新的历史篇章。
一、革命沃土
黑龙江地区幅员广阔,自古以来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位置。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中东铁路传入中国。黑龙江工人成为中国工人中最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支队伍,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地区的广泛传播,促使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黑龙江爱国民众和工人阶级的革命觉悟和组织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黑龙江青年学生、工商各界纷纷发表通电,举行游行示威,积极投入到这一运动的洪流之中。中东铁路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积极支援、配合学生的爱国运动,这既是中俄两国工人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斗争,也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黑龙江的继续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地区的创建打下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中,黑龙江的工人阶级是中共党组织的主要依靠力量和发展力量,是黑龙江早期革命活动的沃土。除此之外,俄国布尔什维克在黑龙江创办报刊和书店,散发传单进行革命宣传;黑龙江先进知识分子创办学校,宣传新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启发进步青年学生;赴俄归国的大批华人不仅为黑龙江工人阶级增添了新鲜血液,而且带动工、学、商界成立联合组织,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广大爱国群众的觉悟在斗争中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在黑龙江地区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黑龙江人民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探索中,拨开迷雾和黑暗,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使黑龙江这片沃土具备了撒播火种的历史条件。
二、播下火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即计划于东北地区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初,中共北京地委派地委委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运。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天津“五四”学生爱国运动领导人之一马骏,也在黑龙江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23年,时任中国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的李大钊,在罗章龙的建议下,决定派负责北方铁路工会工作的陈为人和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李震瀛到东北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和筹建党团组织。
同年3月,陈为人化名陈涛,与化名骆森的李震瀛从北京乘火车到达哈尔滨,与《哈尔滨晨光》报主办人韩迭声取得联系,进入该报社并以记者身份广泛与文化团体、知识界接触,传播革命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启发群众的民族、阶级意识。
在陈为人、李震瀛等人的努力下,《哈尔滨晨光》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发行量剧增,在哈埠占据首位。与此同时,积极启发和提高黑龙江青年的阶级觉悟,先后发展汪洁曼、李铁钧、马新吾、陈毅可、刘天佑5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3年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成立。同年8月,中共北京区委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区委分别派中共党员陈作霖和团员彭守朴到哈尔滨开展工作,以增强党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