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刚
2022年06月07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必须把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胸怀“国之大者”,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传承好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创办高等教育的丰富实践中,形成并传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必须把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探索创办红色高等教育,孕育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探索自主创办革命的教育机构,教育和引导广大工人、农民特别是青年投身革命洪流。延安时期,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党中央决定培养大批抗战干部和“革命的先锋队”,以陕北公学为代表的红色高等教育机构相继成立,党领导下的新型高等教育事业由此不断迈出新步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高等教育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行新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方法,汇聚了千千万万爱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孕育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创办新型正规大学,把红色基因注入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明确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家培养建设骨干,为改造旧的、建设新的高等教育树立新型正规大学典型。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办教育,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和各方面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建立健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高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红色基因不变色、不褪色,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中不断赋予红色基因以新的时代内涵,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与祖国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