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分享

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湖南十八洞村:以“首倡之地”行“首倡之为”

2022年06月25日12:15    来源:人民网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峡谷幽幽,溪水潺潺;路好,车比预计到得早。

薄雾中,拐过几道弯,便看见“十八洞村”几个大字。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苗寨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从此,“精准扶贫”这四个大字便生根苗寨土壤,孕育出别样的生机。

9年来,十八洞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首倡之地”行“首倡之为”,不仅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好路子,成功摘掉贫困帽,还蹚出了一条“旅游+”的产业体系新路: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长至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200余万元的转变,村庄规划建设全面升级,农网改造全面完成……

路子对了,百姓富了,大家的信心更足了。

眼下,十八洞村内一条条青石板路串联起座座青瓦木屋,屋内游客的欢声笑语,在设施齐全的民宿里传递着新农村的蓬勃活力,屋外村民灿烂的笑容,在绿意涌动的群山间诉说着新时代的乡村故事。

十八洞村航拍图。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宣传部供图

小针线“绣”出新生活

临近夏至,天亮得比往常早。花垣县排碧乡的集市内熙熙攘攘,银饰作响。

一大早,石顺莲便与同村的村民背上背篓去“赶场”。“以前步行出村到集市要走近两小时,现在坐车10多分钟就到了。”作为十八洞村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今年68岁的老支书石顺莲深有体会。

那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可人均耕地只有0.83亩,到底能发展什么?正当老支书发愁时,身上的苗绣给了灵感,她鼓起勇气提出发展苗绣产业的想法。

“要为村里的留守妇女谋一条出路。”2014年,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下来的石顺莲并没有闲着,而是把家里的3间瓦房改造成了苗绣培训和生产的工坊,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让苗绣产业稳固发展,石顺莲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后与公司、院校达成产业合作,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盘活了深山里的苗绣产业,还让大多数留守妇女有了新的“身份”。

2018年,合作社与中车株机公司达成合作,签订对点采购协议。“绣传统花样不在话下,但绣火车头还是第一次。”虽有合约在手,石顺莲却丝毫不敢怠慢。

为了将传统苗绣的龙凤、孔雀、花草等元素也融入其中,石顺莲多次前往湖南工业大学,和设计团队学习、沟通,不断调整火车头的图案。

去年,为庆祝中车创业140周年,合作社内8位绣娘耗时23天,用50多种绣线、60余万针,绣制了一副《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