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2016年12月27日13: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適逢換屆調整,部分領導干部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有的改任非領導職務,有的從“熱門單位”交流到“清水衙門”,還有的繼續“原地踏步”。在許多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看來,這些變化,是一種冷遇、一種打擊,甚至是一件“壞事”。殊不知,“‘官’作為一種社會職業,本身並無好壞可言。”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徹底破除“好與壞”的執念,摒除私心雜念,不忘初心,造福於民。
首先要樹立一種理念,即出於公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強調,“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隻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為領導干部,決不要陷入好與壞的迷思中而不能自拔,要知道,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臉面,要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於山﹔決不要在位置上挑肥揀瘦,要知道,每個崗位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少了哪個都不行,在哪個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在這個崗位上做了什麼、怎麼去做、做得怎麼樣﹔決不要在進退留轉中擰疙瘩、犯嘀咕、害迷糊,要知道,一個干部的工作時間,也就是三四十年光景,誰也不可能永遠站在潮頭。事實証明,那些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的干部,那些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干部,那些夙夜在公、累並快樂著的干部,群眾永遠銘記他、頌揚他、感恩他。
其次要明白一條鐵律,即工作需要。“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人有長處和短處、優勢和不足,提拔了的不見得比誰都優秀,沒被提拔的也未必不優秀。觀察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和看法也就可能不一樣﹔自己打分與別人打分,結果也可能不一致。受領導班子職數、年齡、結構、政策等諸多限制性